ifttt: 让整个互联网成为每个人的自动服务机器

七 02 2011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if … then … else 是基本上所有编程语言的最基本语句,当(if)参数满足规定条件时(then)触发特定函数(else)触发另一函数,通俗理解这一语句就是程序里的道道关卡,这些关卡将一个个小的代码片段衔接成运行有序的庞大程序,从而完成复杂的计算。所有的软件、网站、移动应用的背后都是如此。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真正“神奇的网站”ifttt.com,则将 if … then … else 机制扩展到了整个互联网。ifttt的本意是 if this then that,它将Facebook、Twitter等各个网站或应用通过API衔接成一个跨互联网的自动机器,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完成种种不可思议的任务。但与if … then …语句不同的是,ifttt.com呈现给用户的不再是代码,而是现成的服务,从而让编程变得不再重要,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整个互联网的不用编程的“程序员”。

 

ifttt结构拆解

ifttt是一个神奇的服务,但却非常简单,主要由任务、触发器、反应器三部分构成。

任务:ifttt 即 if this then that,它能完成什么任务呢?只要你能将任何复杂的任务定义成“如果事件A(this)触发,那么事件B发生(that)”这样的简单结构,ifttt.com都能帮你搞定。

触发器:this,例如“我在新浪发了条微博”,或是“我在人人网的某张图片被圈了出来”,或是“iOS上的天气应用提示明天有雨”。

反应器:that,例如(与上面的三个触发器示例对应)“在人人网发一条状态”,或是“给我发送一条短信”,或是“给梦中情人发一条米聊消息说‘我夜观天象发现明天有雨可别忘了带伞哟哈哈’ ”。

ifttt示例 

ifttt示例

ifttt支持的服务(还有更多) 

ifttt支持的服务(还有更多)

 

ifttt的魔力:由简单组成的复杂

上面的3个例子可能稍显单薄,而ifttt的真正魔力在于“由简单组成的复杂”,也就是由众多简单的ifttt相互衔接成跨越整个互联网、跨越多平台、跨越多设备的超级自动机器。

这就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分形理论一样,无论多么复杂的大尺度的地形地貌、股市行情、社会结构都是由自相似的小尺度几何形状组成的。

回到ifttt.com,一个简单的复杂例子是,如 @hecaitou 在Twitter里所说的,理想状态下的ifttt应用场景:一旦老婆的推上出现“加班”字样,立即激活一条手机短信通知。同时,自动检测谷歌日历,找出几个今晚没有事情的老友。随后,在FB上新建一个活动“今晚喝大酒”,一旦超过3人同意,触发一条订餐消息给餐厅。餐厅查询Evernote,找到这群人最喜欢的菜和酒。

 

ifttt发人深省:给用户服务而不是产品和技术

ifttt解决了用户的两大问题:

一是之前的产品过于零碎、分散化,尽管云服务已经解决了单个应用的跨平台跨设备同步问题,但却不能解决产品之间的分散化问题,即单个产品只能解决用户的单个问题。如果在线下很好搞定:请一个或者多个秘书就行了,秘书能帮着搞定各种繁多的琐碎任务;但在线上反而会落后很多,各种产品间的通信和协作非常困难,比如当你的某条微博转发数达到10000次,就给你发条短信并截个图分享到推图和人人网,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都相当困难。

二是技术的复杂程度,RSS、API等为各种服务的集成提供了便利,比如Instagram就利用了Twitter的API,让用户在Instagram拍摄的图片也能分享到Twitter里,但是这又陷入了第一条所说的分散化的老问题,单个产品也只能利用其它产品的API开发出有限的服务。如果用户要自行集成各项服务以满足自己的随心所欲,那么将面临着相当复杂的技术难题,更何况没有时间,因为每个人都是普通人,我们只是想要这样随心所欲的服务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,就这么简单。

ifttt的创始人 Linden Tibbets 和 Jesse Tane 正是遇到了这两大问题,才决意开发ifttt。

ifttt凭借着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,将所有的API调用、服务集成都挪到了后台,由ifttt的工程师和程序来处理,而面向前端用户的,就只是现成的随心所欲的服务,而且让用户像“编程”一样地设定 if … then … 的条件,让用户以极简的方式为整个互联网“编程”,运行结果就是自动化的随心所欲的服务

事实上ifttt的理念也跟Apple前不久推出的iCloud云服务有着某种暗合,即只给用户呈现最简单的现成服务,将其它一切用户不关心的都挪到云端或是后台

 

ifttt网站:http://ifttt.com

这是一个真正神奇的网站!(请不要联系到国内某网站的俗气广告)

 

本文转载自雷锋网

 

4 responses so far

Proxy Switchy!抽风的临时解决方法

七 02 2011

Chrome Stable(Ubuntu11.04)升级到12.0.442.112开始,Proxy Switchy!就开始抽风。

选择Auto Switch Mode会自动添加一个Current Profile,自动转到这个模式,并在SwitchyAuto.pac后添加一大串数字:
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
这个模式下,相当于Direct Connection,全局代理有效(最初无效,可能是WallProxy抽风导致的),无法自动切换代理,只能手动。

Proxy Switchy!抽风后,Google+都上不去了,什么都上不去了,上网都没意思了。

 

临时解决办法:

  1. 将Proxy Switchy!调到Auto Switch Mode模式,在自动转到Current Profile之前退出Chrome。
  2. 进入系统设置——网络代理,选择自动配置代理模式,删除URL中pac后的问号及一大串数字,并应用到整个系统。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
  3. 打开chrome,Auto Switch Mode回来了。

 

这只是临时解决方法,并不能完美修复,虽然Auto模式可用,但是使用时不可全局代理,全局之后再选择Auto会回到Current Profile状态,需要再次设置代理。

这里有Linux下Dev分支的解决方法,在Stable版本下找不到文中第五步所说的所说的随即字符。

本文思路来自该文中的lazyeo的留言,机理同样不明。如有更好的方法,欢迎留言。

 

 

 

update:目前可用SwitchySharp,在Ubuntu/Mac/Windows下都能完美运行,详情请点击这儿。

 

 

 

6 responses so far

Google+试用

七 01 2011

Google+是Google推出的一款社会化产品,挺有特色.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

Google+于6月29日推出,采取的是邀请注册制,很快,由于注册人数增长过快,Google+去掉了邀请链接。30日下午,显示已经可以直接用Google帐号登录,部分地区还是显示服务器超载。

Google+登录后的界面比较简单: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

 

最上面一排黑色的就是Sandbar。可以看出为了推Google+,Google是下了狠劲了,所有的Google服务页面上面的导航条都强制换成了Sandbar。

Sander左侧添加了一个Google+链接,保留了导航链接;右侧则是Google+的通知区域,包括消息提醒、个人档案和分享。这个sandbar在所有的Google服务页面中都一样。

Google+包括首页、照片、个人资料、圈子四个分页,图中已用红字标出。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

Google+在首页显示的是所有好友的新消息,称之为信息流,挺Geek的一个名字。信息流会自动更新新回复和新信息,无需手动刷新。对于每一个新信息和评论,都有一个小小的Google+1按钮,和网页中Google+1功能类似。

照片则是好友的照片,包括相册、头像、分享。

个人资料中包含分享过的信息、个人简介、照片(与Picasa互通)、视频(应该也与Picasa互通,Youtube则不清楚,未测试)、+1(显示被本人+1过的网页)还有前任不是很成功的社交产品Buzz。

圈子(Circles)则是Google+的一个特色的功能,可以将好友进行分类。分类之后不同的圈子并不完全一样。Google+的好友会自动从Gtalk中导入,由于Gtalk没有分组功能,好友多的同学可有的受了。

Google+的分享不例外也包括视频分享、图片分享、链接分享和地理位置分享。不同的是,分享时可以选择分享到哪个圈子。只有选中的才会收到指定的分享消息。

有说法称Facebook年轻人比较少的原因是他们的父母也玩的不亦乐乎。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和父母一起玩同一个SNS,因为在Boss的监视之下,谁都放不开。Google+的圈子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,只有选中的圈子才能收到新消息,你可以在朋友圈子中询问周末去哪儿喝酒FB,在同学圈子中讨论暑假聚会的时间,和父母说该汇钱了,不同的圈子之间完全分离,避免了很多尴尬。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

图中“公开”表示分享给你选中圈子中的所有人,还会显示在公开个人资料上。弹出的对话框的上部“Internet”和“smder”是两个圈子,可以选择将消息发给两者或是二者之一;中间两个选项中“您的圈子”是分享给所有的好友,“外扩圈子”是分享给好友的好友。最下面的则是圈子的使用记录。

主页左侧有个灵感话题(Sparks),是Google的内容推荐和发现引擎,可以搜索文章、照片、视频。只是打开的是原始网页,如果将网页嵌入,并加上Sandbar,分享起来要方便的多。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Google+左下角嵌入了Gtalk,同时支持最多10人同时视频聊天(需翻墙):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左边是文字聊天窗口,图中有三个人视频,有下侧有三个小视频窗口,点击不同的小窗口可以切换大窗口。

 

Google+也有手机应用,条件所限,没有试用。

 

Google前一款社交产品Buzz不是很理想,但是Buzz是Gmail的一项附属产品。Google+则可以算是Google的顶级项目,集合了相当一部分Google服务。随着Google+的推出,Facebook也将有重大更新。Google+到底会走多远,拭目以待吧。

 

 

PS:除了Gtalk不能用外,Google+目前打开比较费劲,估计很快就要被认证了,猜猜Google+能坚持多久。一礼拜?一个月?

礼貌的问候一下方校长全家。

No responses yet

Picasa无限容量上传图片

六 30 2011

今天的Google+好热闹啊,从最开始的邀请注册,四处求邀请码,接着就是系统压力过大,关闭注册,Twitter上全都是讨论Google+的。恩,Google的服务器都感觉压力好大,这得火到什么程度?!这或多或少能给在社交上一路摔跟斗的Google带来一点安慰吧。

现在Google+已经开放了,直接登录即可,同时需要关联到Picasa。

作为与Facebook抗衡的社交产品,针对Facebook的无限容量相册,Google+给Gfans带来的第一个大福利就是——Photos up to 2048 x 2048 pixels and videos up to 15 minutes won't count towards your free storage。也就是上传2048x2048以下的图片至Picasa在计算时不会列入用户的存储空间,只要图片在2048x2048以下就可以无限上传了!

 

在今年二月份,Picasa就可以无限上传800以下的图片和15min以内的视频,只是800x800在数码相机满天飞的时代有点不够用,现在好了,2048x2048,日常使用是足够了。相比Facebook图片限制在720,其山寨版本RenRen也是720,Qzone是670,Google显示出了一向的大方。

有什么照片都往上传吧,记得把私人照片设置成仅本人可见并保管好密码,一般照片流出什么的都没什么好结果的。:)

本来Picasa就是个非常不错的图床,现在又无限容量,可恨的是图片不一定能打开,原因你们都知道,也没什么好说的,一起礼貌的问候方校长全家吧。

 

 

 

5 responses so far

无线安全之WEP加密破解

六 29 2011

 

 

有线等效加密(Wired Equivalent Privacy),又称无线加密协议(Wireless Encryption Protocol),简称WEP,是个保护无线网络Wi-Fi)信息安全的体制。因为无线网络是用无线电把讯息传播出去,它特别容易被窃听。WEP 的设计是要提供和传统有线的局域网路相当的机密性,而依此命名的。不过密码分析学家已经找出 WEP 好几个弱点,因此在2003年被实现大部分 IEEE 802.11i 标准的 Wi-Fi Protected Access (WPA) 淘汰,又在2004年由实现完整 IEEE 802.11i 标准的 WPA2 所取代。WEP 虽然有些弱点,但也足以吓阻非专业人士的窥探了。

——维基百科

自从BT5(BackTrack5)出来之后,冒出了很多破解无线密码的教程。不过作为号称黑客专用Linux的BT5拿来破解无线有点大材小用。

无线密码的加密方式有WEP和WPA/WPA2两种,WEP属于比较好破解的,字典都不用跑。维基百科说能够吓阻非专业人士的窥探,有点言过其实。

BT5系列教程一般使用aircrack-ng破解,但是需要手动输入命令,比较麻烦。当然,有了minidwep-gtk和Spoonwep等图形界面,就是点几下鼠标的事了。奶牛博客就介绍过在BT5中使用minidwep-gtk来破解wep。

BT5就是基于Ubuntu的一款系统,在BT5中能破解,在Ubuntu同样也可以,甚至连步骤都一样,唯一的区别就是Ubuntu没自带aircrack-ng,源里有,安装即可。

具体的教程就不贴了,附上破解的两无线: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

Google,Ubuntu,WordPress,Linux

可以看出,WEP是一种非常弱的加密方式,破解起来不是很复杂,Linux用户直接安装两个软件就能破解,非Linux用户使用U盘启动BT5或是其他的Linux系统同样也很简单。一段时间之前被误认为是BT5的CDlinux,就是款专用的无线破解系统,配有minidwep-gtk、spoonwep等专用无线破解工具,其标准版只有65M,非常小巧,可随身携带。

为了您的无线网络安全,推荐使用WAP/WPA2加密,能大大降低被破解的概率,最好还能绑定MAC地址。

本文以验证WEP加密的不安全性为目的,虽有破解,但不提倡破解这种行为,文中的破解只是为了验证WEP的不安全。

除为了将Neo从Martix接到现实世界以摧毁歌者扔来的二相箔外,不提倡一切特别是以省钱为目的的蹭网行为。

 

 


No responses y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