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ogle+于6月29日推出,采取的是邀请注册制,很快,由于注册人数增长过快,Google+去掉了邀请链接。30日下午,显示已经可以直接用Google帐号登录,部分地区还是显示服务器超载。
Google+登录后的界面比较简单:
最上面一排黑色的就是Sandbar。可以看出为了推Google+,Google是下了狠劲了,所有的Google服务页面上面的导航条都强制换成了Sandbar。
Sander左侧添加了一个Google+链接,保留了导航链接;右侧则是Google+的通知区域,包括消息提醒、个人档案和分享。这个sandbar在所有的Google服务页面中都一样。
Google+包括首页、照片、个人资料、圈子四个分页,图中已用红字标出。
Google+在首页显示的是所有好友的新消息,称之为信息流,挺Geek的一个名字。信息流会自动更新新回复和新信息,无需手动刷新。对于每一个新信息和评论,都有一个小小的Google+1按钮,和网页中Google+1功能类似。
照片则是好友的照片,包括相册、头像、分享。
个人资料中包含分享过的信息、个人简介、照片(与Picasa互通)、视频(应该也与Picasa互通,Youtube则不清楚,未测试)、+1(显示被本人+1过的网页)还有前任不是很成功的社交产品Buzz。
圈子(Circles)则是Google+的一个特色的功能,可以将好友进行分类。分类之后不同的圈子并不完全一样。Google+的好友会自动从Gtalk中导入,由于Gtalk没有分组功能,好友多的同学可有的受了。
Google+的分享不例外也包括视频分享、图片分享、链接分享和地理位置分享。不同的是,分享时可以选择分享到哪个圈子。只有选中的才会收到指定的分享消息。
有说法称Facebook年轻人比较少的原因是他们的父母也玩的不亦乐乎。大部分孩子都不喜欢和父母一起玩同一个SNS,因为在Boss的监视之下,谁都放不开。Google+的圈子则很好的避免了这个问题,只有选中的圈子才能收到新消息,你可以在朋友圈子中询问周末去哪儿喝酒FB,在同学圈子中讨论暑假聚会的时间,和父母说该汇钱了,不同的圈子之间完全分离,避免了很多尴尬。
图中“公开”表示分享给你选中圈子中的所有人,还会显示在公开个人资料上。弹出的对话框的上部“Internet”和“smder”是两个圈子,可以选择将消息发给两者或是二者之一;中间两个选项中“您的圈子”是分享给所有的好友,“外扩圈子”是分享给好友的好友。最下面的则是圈子的使用记录。
主页左侧有个灵感话题(Sparks),是Google的内容推荐和发现引擎,可以搜索文章、照片、视频。只是打开的是原始网页,如果将网页嵌入,并加上Sandbar,分享起来要方便的多。
Google+左下角嵌入了Gtalk,同时支持最多10人同时视频聊天(需翻墙):
左边是文字聊天窗口,图中有三个人视频,有下侧有三个小视频窗口,点击不同的小窗口可以切换大窗口。
Google+也有手机应用,条件所限,没有试用。
Google前一款社交产品Buzz不是很理想,但是Buzz是Gmail的一项附属产品。Google+则可以算是Google的顶级项目,集合了相当一部分Google服务。随着Google+的推出,Facebook也将有重大更新。Google+到底会走多远,拭目以待吧。
PS:除了Gtalk不能用外,Google+目前打开比较费劲,估计很快就要被认证了,猜猜Google+能坚持多久。一礼拜?一个月?
礼貌的问候一下方校长全家。
本文链接地址: Google+试用
发表评论